当然位置:首页 >关于博物馆 > 历史沿革   馆长致辞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规划发展
   
  历史沿革

    禹州市地理座标为东经113°03′—113°39′和北纬33°59′—34°24′之间。全境东西约55公里,南北约47公里,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9%。禹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煤、铝矾土、铁、陶瓷土、石灰石、硫磺等。
    禹州是华夏民族之根。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 区域之一。后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曾在此“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以治民。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这四位大臣都是当时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 其中两位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汉代黄帝常与他一起讲武,研讨 军事和战术。在黄帝与蚩尤大决战时,因大雾弥漫,黄帝的部队全都迷失了方 向,被困在涿鹿。是风后帮他制造了一台“指南车”,车上站一个铁人,手臂 始终指向南方。从而使黄帝部众辨明了方向,冲出了迷雾,打败了蚩尤。今禹 州市无梁镇西部部有风后山,也叫风后顶。山南麓(今无梁镇胡楼村北侧)原 有风王庙,后来庙圮建土寨,叫风王寨,成为一个自然村,建国后谐音为“封 王寨”,传为当年风后部落聚居处。禹州市城关过去有一座“迎风阁”位于今 武装部东侧十字口。以迎风阁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四条街,分别叫迎上街, 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建“迎风阁”的本意,一说是因为风后辅佐黄帝有 功,封其食邑于此,特建阁以纪念;一说是“迎送风后”之意。
    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是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以北宋钧官窑遗址为核心创建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北宋钧官窑,是北宋徽宗时期(公元1101-1125年)专门为皇家烧造宫廷用品的官办窑场,是钧瓷艺术鼎盛时期的瑰丽宝库,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钧官窑遗址于1964年被发现,197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保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在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成立“中国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2008年,扩建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扩建后的博物馆总面积达47000平方米,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是国内唯一一座钧瓷专题博物馆。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招聘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邮箱 | 官方微博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版权所有 网站ICP备案号:豫ICP备11024176号-1 公安备案号:41108102000242
360全景360全景制作联系电话:0374-2070619 订票热线:0374-2070618 技术支持:佳音科技 郑州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