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获悉,对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发展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禹州市等九个城镇被授予“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此次荣获“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还有景德镇、醴陵、宜兴等其他八个陶瓷重要产区。这些瓷产区的共同特点是对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影响。
禹州在历史上就是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区,自隋唐以来,禹州的制瓷业就十分发达,窑火连绵不断,窑址星罗棋布,“烟火遮天,瓷店林立,商贾遍地,日进斗金”这些是古时禹州瓷器业得真实写照。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禹州陶瓷业的发展有了大跨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的著名瓷区,如炻瓷、钧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园林瓷、高低压电瓷等,特别是钧瓷的恢复与发展,神垕先后建立了国营瓷厂、钧美一厂、钧美二厂、东风瓷厂等一批有规模的企业专烧钧瓷,并将钧瓷逐步日用化。
改革开放以后,禹州的陶瓷产业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时机,个体非公有制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壮大起来,达到了历史以来的又一个鼎盛时期,特别是钧瓷的发展更是惊人,从90年代初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160多家,而且更注重品质的提高、加大了科研开发的力度,使钧瓷成为禹州乃至许昌重要的一张名片,影响深远,并且有多个厂家的一百多个作品成为国礼,送给各国政要。
近几年来,禹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陶瓷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注重对钧瓷的宣传,不但组织产品参加国内各地的陶瓷文化活动,而且相继走出国门,到日本、台湾、香港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扩大影响。同时,连续举办了六届全国性的钧瓷文化节,借此提高了禹州和钧瓷的知名度,提高了禹州陶瓷行业在全国的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此招商引进了20余家大型陶瓷企业到禹州落户,为禹州陶瓷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止2010年底,全市陶瓷企业达到了860余家。年总产值达60亿元,年出口陶瓷近4亿件,创汇7000多万美元,其中钧瓷167家,年产钧瓷220多万传,产值达7亿元。禹州已经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钧陶瓷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炻瓷出口基地。 |